王開月:博采并蓄 篤思躬行
編者按:在隆陽區(qū)2022年度高中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中,隆陽區(qū)第一中學王開月老師榮獲高中歷史組特等獎,今天展示的是她的獲獎事跡。
一、教師簡介
王開月,女,1985年11月出生,中共黨員,高級教師。2008年7月畢業(yè)于云南師范大學,同年8月至今任教于隆陽區(qū)第一中學,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,現(xiàn)擔任高二年級珍珠班班主任,高二年級歷史學科備課組長。多次榮獲“優(yōu)秀教師”“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”“師德標兵”“隆陽區(qū)優(yōu)秀教育科研工作者”等榮譽稱號。2019年保山市教育體育局高考復習備考經(jīng)驗交流教師;2020年隆陽區(qū)新聘教師崗前培訓指導教師;2017和2020年在我校“青藍工程”師徒結(jié)對中兩次被聘任為教育教學指導教師。2020年完成課題《新課程改革下歷史學科高考一輪復習的高效課堂教育行動研究》順利結(jié)題;撰寫了多篇論文在省市區(qū)的論文競賽中獲獎。 2019年參加云南省“云嶺杯”經(jīng)典課講解大賽獲云南省中學教師組二等獎;2018年,參加隆陽區(qū)“永昌紅燭杯”高一歷史說課競賽活動中獲二等獎;2022年參加隆陽區(qū)教學技能大賽獲特等獎和論文單項獎。 教育格言:用理想和信念換取動力,用習慣和智慧創(chuàng)造奇跡。
二、教育故事
2008年大學畢業(yè)后,我來到了隆陽區(qū)一中。彼時太保山下的區(qū)一中,以“律己博學”為教風,臨近狀元樓及六百年歷史人才輩出的永昌府學大成殿。如此文化底蘊深厚、別致典雅的校園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時光荏苒,轉(zhuǎn)眼間我已從教十四余載。因為熱愛這里的一切,我的理想信念在這里生根發(fā)芽并不斷地長大,從最初的懵懂熱愛到如今的成熟執(zhí)著,我越來越明晰一個教師肩上擔負著怎樣的殷切囑托與求知渴望。我不敢大意,只能不斷學習,不斷進步,力求教學無愧于學生,無愧于家長。一方面,博采并蓄,向德高望重的老教師學習認真踏實地做事風格、精湛的教學技能;向出類拔萃的年輕教師學習創(chuàng)新的思維和與學生打成一片的相處之道;向更廣闊的網(wǎng)絡(luò)空間、教育專著學習教育的技術(shù)和藝術(shù)。另一方面,篤思躬行,形成自己的認識,融入到教學課堂中。在對教學孜孜不倦的鉆研中,我的歷史教學成績穩(wěn)步提升。同學們對我的信任和青睞,不管是平行班還是實驗班,總能給學校和家長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。
2020年9月,我接受學校的安排,擔任2020級葉兆雲(yún)珍珠班班主任。中考過后,我和同事們就奔波在了尋找貧寒家庭的優(yōu)秀學子--“散落的珍寶”的路上。翻過一座座山,走過崎嶇的山路,我們來到了小“珍珠”們簡陋的家,見到了有一絲羞澀與膽怯,又夾雜著一份堅韌與頑強的小“珍珠”們。我看到了父母的殷切期盼,看到了教育在承載這個家庭未來的重量。開學后,與珍珠生的“四特精神”相結(jié)合,我與我們班的“珍寶”一起,制訂了班級公約和德育評分細則。? ?
很快,問題接踵而至。班里部分同學從小沒有離開過大山,沒有離開過父母,再加上高中課程、教學方法與初中的差異,一些同學不適應,一些同學在月考后,成績由之前在初級中學里佼佼者下滑至班級三四十名。巨大的落差沉重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,甚至自我否定。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,該用怎樣的方式幫助他們,喚醒他們,激勵他們。
通過開展“做最好的自己”、“宿舍,很好”、“我的家鄉(xiāng)”“滇西抗戰(zhàn)”、“我的大學”等主題班會,教會他們學會接納自我,學會建立和諧的宿舍人際關(guān)系,從不同的視角去認識自己的家鄉(xiāng),培養(yǎng)家國情懷。同時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,將對大學的理想和信念化成動力,鼓舞著他們面對三年枯燥與夜以繼日的辛勞。從此,班會課成了我們品格教育的陣地。班會的組織者也由我變成了同學們自己,以小組為單位,選取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,查閱資料,制作課件,組織同學們討論。大家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,有表達的空間。同學們越來越開朗、自信,班級的凝聚力也在不斷增強。春風化雨,教室里留下的一張張獎狀是我們奮斗的證明。
在教育中,我堅持“有教無類”,并堅信,“天工造物十分奇妙,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,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和關(guān)心”。我始終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:陪伴者,欣賞他們盛開的過程;傾聽者,在同學們孤獨、壓抑和迷茫時,靜靜的傾聽,適時送上溫暖的懷抱;引領(lǐng)者,引領(lǐng)他們走出困惑,坦然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起起落落。
同時,用心的陪伴踐行愛的教育,周末探望回不了家的孩子,送上一盒糕點,用關(guān)心分散一絲想家的苦澀;冬天的早晨,給生病的同學燒一壺熱水;辦公室里我常備下云南白藥噴霧,給體育課、籃球賽上受傷的同學得到及時緩解。我時常告訴學生,“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”,接受所有平凡與不完美,再努力去做到完美,多角度點燃同學們內(nèi)心的渴望,讓同學們獲得不斷進步的動力。我時常引導學子們樹理想,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”,定目標,養(yǎng)習慣,重落實。
“休戚與共、血肉相連時,你就可以站得高看得遠,你從平凡工作中能夠洞悉不平凡的意義和價值。”這正是我從平凡的教育崗位十四年中得到的不平凡啟示。
三、獲獎感言
新教材老高考,給所有的高中老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(zhàn),面對新教材,經(jīng)驗主義不管用了,所有老師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。通過這次競賽成績的獲得,肯定了我的思考方向是對的。但在很多方面依然有很多不足,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、過渡銜接還可以更好、課堂點撥與引導怎樣更有效還需要下來繼續(xù)研究……見賢思齊,在觀摩其他選手的課堂時,也給了我很多啟發(fā)。不計辛勤一硯寒,幽谷飛香不一般。這次課賽是一次學習,更是一次頭腦風暴式的交流,從中獲得的信息將繼續(xù)指導著我今后的教學和研究。

供稿:隆陽區(qū)教育體育局
編輯:張曉玲|編審:莽紅升
責編:楊 偉
新聞采訪熱線:0875-2160649
新聞投稿郵箱:lyqxmt@163.com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