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冬,在“一品鮮”遇見一鍋鮮雞湯
春盼秋涼,冬盼春暖,日子不知不覺又到了歲尾。晨曦微露,第一縷陽光灑在青龍街的青石板上,喚醒了沉睡一夜的煙火人間。一陣陣寒意的到來,讓忙碌了一年的人們變得慵懶起來,想尋找一口美味,更想尋找些安逸。且行、且看、且從容,且憶、且念、且回味,這是人們對一年最好的總結(jié)吧。板橋鎮(zhèn)孟官村“一品鮮”的廚師孫大哥早早忙碌起來,準備著新鮮的食材,期許著要把美好生活留在食客們挑剔的嘴巴里。
關(guān)于雞湯的秘訣,孫大哥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。火腿煮雞、天麻煮雞、重樓煮雞、粉菌煮雞、松露煮雞、松茸煮雞、茴香根煮雞、山藥煮雞、洋絲瓜根煮雞……在這里刷新了我對一鍋鮮雞湯的認知,原來那么多食物都可以與山坡上散養(yǎng)的老品種雞深情相約啊。點燃柴火,柴火燃燒的“噼啪”聲,灶臺上鏟刀與鐵鍋親密接觸的“鏘鏘”聲,煙囪里升騰的裊裊炊煙,構(gòu)成了一幅淳樸絕美的鄉(xiāng)村風(fēng)景。“你看,煮雞用的火腿是來自瓦馬的生態(tài)豬,下鍋前在火上燒燒,煮湯才香。”“茴香根是自家地里三年左右的茴香根最適合。”孫大哥偶爾接過食客的話,介紹著。架好火塘,孫大哥便將宰好的雞放進鍋里。坐在鍋邊,伴隨著“咕嘟、咕嘟”的聲音,各種食材散發(fā)的香味交織在一起,讓人滿口生津,忍不住咽口水。待到雞湯上桌,品嘗一口,鮮美的滋味便在舌尖上舞動,仿佛精華都濃縮在這一口之中,緩緩?fù)萄剩徽甑钠v瞬間被卸下,讓人久久難以忘懷。一生很短,短得來不及品味青春,就已兩鬢斑白,何不如趁著當下,相約三五好友,圍坐桌前,把酒言歡,共述美好呢?
如同傳授母語,母親把味覺深植在孩子們的記憶中,這是不自覺的本能,這些種子一旦生根、發(fā)芽,即使走得再遠,熟悉的味道也會提醒孩子,家的方向。人們在水泥房里越是久居,就越向往回歸農(nóng)耕生活,就越會想起兒時的生活,想起那熟悉的味道。“一品鮮”小院子周圍長勢喜人的蔬菜,是勤勞的孫大嫂一手栽種的。待到食客們喝過雞湯,嘗過雞肉后,就著熱騰騰的鍋子,煮上一把新鮮蔬菜,雞湯鍋子的鮮美又被升級到新境界。
“這是孫大嫂在灶灰上燒出來的干辣椒包,揉碎了,放上蔥姜打個蘸水最安逸。”“看!灶灰里還有孫大哥燒著的洋芋和紅薯,火塘邊還有幾截糯玉米。”滿滿的鄉(xiāng)愁啊,此時不禁讓我想起兒時,母親干完農(nóng)活,在火塘邊用火腿煮豆子,只待孩子們放學(xué)歸來,全家人圍坐在火塘邊,就著咸菜,便能吃下滿滿的一大碗湯泡飯!那一幕仿佛又重現(xiàn)在眼前。
千百年來,食物隨著人們的腳步,不停遷徙、不斷流變,無論走多遠,在腦海中,只有故鄉(xiāng)的味道既熟悉又頑固,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(tǒng),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,一頭連接了記憶深處的故鄉(xiāng)。原來在“一品鮮”吃的不僅是美食,而是家的感覺、兒時的記憶。家常美味,也是人生百味。不妨來“一品鮮”,在那鍋雞湯里,體驗一把好日子的“鮮”吧!縱使初冬,也讓人暖意洋洋。

供稿:宋黎明
編輯:夏維東|編審:莽紅升 李金潔
責(zé)編:楊 偉
新聞采訪熱線:0875-2160649
新聞投稿郵箱:longyangxinwenwang@163.com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