菌香“一品鮮” ?嘗鮮正當(dāng)時
日子總是在不經(jīng)意中悄然離去,季節(jié)的變換,白晝的交替,都無聲無息的成為過去。這個季節(jié),板橋轄區(qū)的綠水青山給忙碌的人們最好的饋贈大概就是野生菌。清晨,當(dāng)人們才從熟睡中醒來,勤勞的孫大哥一家早就從山里回來了。沾著露水的野生菌,被孫大嫂削過根部的泥巴后,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水盆里暢游起來。這調(diào)皮的“精靈”是要給人們一個驚喜么?
當(dāng)新鮮的野生菌與山坡上散養(yǎng)的老品種雞深情相擁在一起時,那一鍋鮮香恐怕就是極致的人間美味了。窗外的細雨霏霏,廚師孫大哥早已經(jīng)架好了火塘,將宰好的雞放進陶制的鍋里。只要架起火塘,端起碗筷,每個平凡的人,都在某個瞬間,參與創(chuàng)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詩。點燃柴火,柴火燃燒的“噼里啪啦”聲,灶臺上鏟刀與鐵鍋親密接觸的“鏘鏘”聲,煙囪里裊裊升騰的炊煙,絕對是一幅淳樸而絕美的鄉(xiāng)村風(fēng)景。聽,一首名為《一品鮮》的旋律開始演奏起來。坐在鍋邊,聽著那“咕咚、咕咚”的聲音,菌香與雞肉的香味交織在一起,讓人滿口生津,忍不住咽口水。待到雞湯上桌,品嘗一口,鮮美的滋味便在舌尖上舞動,仿佛整個夏日的精華都濃縮在這一口之中,讓人久久難以忘懷。此時此刻,再華麗的詩句都描繪不出此時的滿足與安逸。一品鮮的真諦就在于把大自然的“鮮”搬運到了這里,靜待有緣人的到來。
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,外表看上去,往往越是平常無奇。賢惠的孫大嫂用火塘里的炭灰燒起了干辣子包。“這是調(diào)制蘸水的關(guān)鍵,只有夾雜著炭灰的辣子面才能喚醒雞湯外的另外一種香。”孫大嫂毫不吝嗇地說起了“一品鮮”的獨家秘訣,“快看,這是自家地里種的青辣子,燒好之后,再舂上一碗菌兒,可以解雞湯的油膩。”“來,吃一截?zé)玫呐从衩住!睂O大哥順手給食客遞過自家種的包谷,“火炭上燒出來的糯玉米,那才是真的軟糯香甜,灶灰消食,等哈可以多吃一碗菌湯泡飯。”媽媽的味道,寫在心里,兒時的故事,寫在記憶里。“孫大哥,青辣子舂菌子是媽媽的味道吧?”調(diào)皮的食客跟孫大哥“叫板”。“火燒青辣子舂菌子是我們的特色。還記得小時候,我們在灶洞前燒好青辣子,媽媽給舂的菌子么?那個時候一碗開水泡冷飯就著舂菌子,也會吃得很滿足。”孫大哥笑著回應(yīng)著食客。無論腳步走多遠,在人的腦海里,只有故鄉(xiāng)的味道熟悉而又頑固,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,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(xiāng)。我以為只有在夢里才能找到家的方向,沒想到,“一品鮮”就營造出了那充滿煙火氣的鄉(xiāng)愁。
調(diào)皮的食客眼里都是關(guān)于“菌兒”的話題。“爆炒粉菌,用青辣椒炒和干辣椒炒是不一樣的味道。炭火烤菌兒在一品鮮也不是多稀罕,因為孫大哥的巧手可以調(diào)制出任何人間美味。”“媽媽做的雞樅油在這里也有。”“火腿湯煮雞樅或是雞樅燉雞蛋,也是不賴的。”“還可以把新鮮的粉菌兒、雞樅切片晾干后,收藏起來,一年四季都不會和菌兒香失約。”看來“一品鮮”不僅有“鮮”字訣,還有那始終如一的“一”字奧秘,大概就是對食客“一”往情深,加上“一”心一意,“一”如既往的守好“鮮”字訣。哪怕你第一次來,也會“一”見如故。此時,雞湯已經(jīng)上桌,先喝上滿滿一碗雞湯,就著火燒辣子蘸水,狠狠地吃上幾塊雞肉。我以為人間美味就在此,可追憶,不可辜負(fù)。
卸下一天的疲憊,三五好友相聚,安靜愜意地圍坐在這個農(nóng)家小院的樹蔭下,煮上一鍋菌湯,這看似簡單的生活,不就是一份不曾離去的幸福嗎?

供稿:板橋鎮(zhèn)人民政府? 宋黎明
編輯:楊宣嬌|編審:莽紅升 鄒 麗
責(zé)編:楊 偉
新聞采訪熱線:0875-2160649
新聞投稿郵箱:longyangxinwenwang@163.com
